海外宏观
近一个月,市场押注2024年美联储降息幅度远超其最新经济预测,且最早或于3月开启首次降息。我们倾向于认为,市场在对美联储降息节奏和幅度的判断上可能“犯错”。以下是四类可能的“预期差”: 1、经济慢降温。市场降息预期抢跑或包含了对美国“经济衰退”的押注。但我们认为,相比经济意外走弱,美国经济更可能呈现较强韧性:首先,2023年四季度美国经济仅适度降温,未必预示经济持续走弱。GDPNow模型(截至1月17日)预计四季度美国GDP环比折年增长2.4%。其次,关于高利率对经济的滞后影响,借鉴历史经验时需格外谨慎,因本轮美国经济周期有诸多不同。最后,相比经济增长,美国就业市场更不容易降温。 2、“去通胀”遇阻。市场对大幅降息押注离不开对美国通胀前景的乐观判断。但我们认为,美国通胀进一步回落的空间不足:一方面,服务通胀居高不下。截至2023年12月,美国CPI核心商品近6个月平均环比年化率走低至-2.4%,核心服务(不含住房租金)则高达5.7%。另一方面,供给改善空间或也有限。本轮全球供应链压力指数(GSCPI)和PPI同比对美国PCE通胀率分别有6个月和3个月左右的领先性,目前两大前瞻指标均已触底回升。理论上,美国菲利普斯曲线未必能回到疫情前的水平,而更可能长期上移(即相同失业率水平对应的通胀更高)。 3、流动性不紧。市场猜测美联储可能为避免“流动性危机”而提早降息,但我们认为不然:首先,有担保隔夜融资利率(SOFR)的波动加大,除季节性因素外,或与银行定期融资计划(BTFP)的使用有关,而后者即将于2024年3月到期。其次,美联储隔夜逆回购(ONRRP)规模虽较快下降,但并不一定意味着准备金紧缺。最后,即便流动性出现压力,美联储也可以考虑提早放缓QT,而无需降息。事实上,近期美债利率下行,令金融市场条件转松,反而弱化了美联储提早降息的必要性。 4、美联储“放鹰”。12月议息会议后,市场对美联储降息信号或存过度解读。美联储可能主动“放鹰”以修正市场降息预期:1)纠正过度放松的金融条件。2)夯实“软着陆”信心。美联储适度推迟降息,反而能够传递政策对美国经济的信心。3)捍卫美联储独立性。拜登政府和美联储都有实现物价稳定的愿望,美联储所受“政治压力”有限。
国内宏观:
美元下跌,全球风险资产上涨。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美元贬值会带来全球广义流动性的扩张(或者扩张预期),利好风险资产。 同样,如果美联储宽松,若由于力度相对不足等原因导致美元不跌甚至反而升值,对于非美市场、尤其是十分依赖外资的市场而言,可能并不能立刻享受到流动性的“红利”。典型比如2019年经过年初的一轮宽松预期浪潮之后,由于美元一直保持相对强势,直到7月美联储开始降息、随后美元见顶,中国、日本等非美股市才创下年内新高。 今年对全球市场来说最好的外资环境无疑是美联储宽松+美元贬值。如图5,在这一情景下,狭义流动性宽松的同时,全球广义的流动性也趋向宽松,这种情景下全球风险资产受益最大。目前看来这是市场的基准预期,但是我们认为对于A股而言这可能是不够的。 疫情之后、尤其是2022年之后,我们在这个框架上要加上一个新的维度——美元资金投向的优先级。这种优先级的偏好,除了一般而言的市场容量、流动性、行业构成等外,疫情之后地缘政治事件频发,与美国之间关系的紧密程度也成了越来越重要的考量,这方面日本相较中国的优势在扩大,导致中日受外资的青睐是不对称的: 当美元流动性扩张时,资金可能会优先选择日本市场。极端情况下甚至可能会对中国市场产生虹吸作用,尤其是考虑到中日近邻,且市场规模相差并不大的情况下,这一点尤其值得重视。典型的例子是2023年的3月至6月,美国硅谷银行事件后,美联储通过便利工具和贴现窗口提供大量的流动性,美元持续贬值。日本股市在第二季度领跑主要市场,沪深300出现明显调整(当然这其中也有经济基本面的因素),外资的选择是流入日本、逐步流出中国。 而当日股“吞金兽”上涨受阻的情况下,A股(或者其他一些市场)的表现会更好。例如当市场开始对于日本央行放弃负利率、调整YCC的预期升温时,这集中体现在2023年第四季度,彼时欧洲和韩国股市的表现都要好于日本。 所以,今年A股最期待的外部环境除了美联储降息带来的狭义美元流动性降息外,还有以日本为代表的经济体宽松不及预期,甚至边际紧缩。2024年日本结束负利率、调整YCC的预期升温(当然从当前全球和日本的经济环境和基本面来看,真正落地这一改变并不容易),对于A股可能是利多。这会阶段性拖累日股的表现,当然也可能短期推高美债收益率。 而对于狭义美元流动性宽松的期待,不要仅限于降息。我们觉得至少还有两点值得关注:一是美联储可能会迫于流动性市场的压力,缩减或停止QT,甚至可能阶段性扩表(可以参考2023年3月至6月,2019年9月至10月),这会超预期改善流动性环境;二是,随着降息带来类现金资产收益率下降,当前囤积在货币市场基金中的约6万亿美元的资金会不会重新入市。
红海事件持续发酵,胡塞武装不断袭击与以色列有关的船只,美国对胡塞武装进行新一轮打击,目标是摧毁胡塞武装准备发射的一系列导弹。另外,被伊朗扣押的“圣尼古拉斯”油轮所属公司称一名船员已被释放。总体而言,局势仍可控,但市场担忧仍存。供应方面,一方面利比亚油田罢工事件尚未结束,油田生产尚未重启;另一方面,美国受寒潮影响,本周原油生产受损大约1000万桶,但预计大部分很快会恢复。本周相继公布OPEC月报和IEA月报,对于2024年石油产品需求增量,OPEC月报仍较为乐观,预计增量220万桶/日,IEA月报再次小幅上调2024年需求增量至120万桶/日。
总体来看,美联储今年票委认为,3月降息可能为时过早;而华尔街交易员们之前过度乐观的预期交易或在后期进一步修正。就2024年降息预期来说,市场预期较最为激进的时候有所修复,但是仍然与75bp相差较远。我们认为,短期各类资产或走偏震荡,超跌修复与超涨回落并存,等待更加关键的趋势性引领出现。除此之外,俄乌、巴以、朝韩等地缘政治冲突多点爆发给予黄金支撑
铜价: 宏观避险情绪较强叠加年末消费逐步走弱,短期铜价上方压力仍存。但精铜方面,西南某冶炼厂停产,西北某冶炼厂开始停炉保温,而且铜矿紧张也会影响到精铜生产,不少冶炼厂将检修计划提前到三四月份,上半年整体还是偏紧张的预期。
汇率
美国宏观:12月美国零售数据超预期显示美国经济强劲,美国12月零售销售月率录得0.6%,高于预期的0.4%和前值0.3%,为去年9月份以来的最大涨幅,打击近期降息预期。上半年降息基本无望,美联储官员指导全年降息3次,之前市场普遍预期降息6次。美股跌幅扩大,美元指数短期拉升。加密市场跟随美股高位震荡。
加密市场:比特币上周在40000 - 43000之间震荡,整体表现疲软,在BTC上线美股ETF后,类似炒作了很久的山寨币上了大所的走势,出现了利好出尽便是利空的行情,需要经过几个月下跌洗盘换手,才能迎来第二波主升浪涨幅。比特币etf上线之后最大的市场利空来源于灰度etf,在etf通过之前,灰度的GBTC是机构为数不多可以参与的途径,GBTC最大的特点便是只能进不能出,想脱手只能在二级市场抛售,因此在熊市出现最大40%多的GBTC/BTC的价差,吸引了大量套利者参与,当前GBTC价差已基本收敛,套利者止盈是GBTC的一大抛压,再就是GBTC 1.5%高昂的管理费,也令市场更倾向于投资其他公司发行的etf产品。当前灰度etf共持仓229.5亿美元比特币资产约52万枚,当前每日抛压在10000枚左右,预计将造成3个月左右的洗盘换手,换手后正好就是比特币减半的时间,比特币会迎来第二波行情。
本周总TVL为577亿美金,整体上涨1亿美金,上涨0.2%左右。本周BTC迎来了一波幅度为15%左右的回调,目前还站稳在40000上方。本周主流公链TVL全部下跌,ETH链,TRON链,SOLANA链,OP链,POLYGON链均下跌7%左右。值得关注的PulseChain TVL上涨127%,并且在总TVL上成功跻身前十公链。PulseChain是第一个包含以太坊区块链完整状态的硬分叉, PulseChain的目标是完全复制以太坊生态里的所有DApps,为其从一开始就建立好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,并且帮以太坊减少网络拥堵的问题。PulseX作为目前生态最主要的协议,也是Pulsechain生态系统的主要DEX,并发售治理代币PLSX。PulseChain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募集到近10亿美元。